我想做一款产品,它可能是小程序、网页,也可能是实体。上个月我给自己设了一个目标:**想通过一个月的调研和思考,用一句话说清楚我想做的是什么。**先说结论,我不打算做了。接下来会说说发生了什么。


事情起源于看到芒果的访谈,她不写日记,但会写那种很细致的追踪。

我会记录一下自己今天的状态,我把它叫“电量🔋”

我一栏会写,大致感觉今天电量有多少,今天哪些事情我就比较充电,或者让我觉得有能量,有些哪些事情比较消耗我?记录久了之后,你就会发现一些共性,哪些事情就会比较消耗,你做哪些事情会比较充电。

而在知道芒果这个行为之前,我们团队也做了个共创表格,叫做“快乐充电站”,想让大家都在里面贡献积极能量,一起度过怏怏的封控时期,也在这时候养成了阅览和使用线上表格文档的习惯。

于是我问芒果要了她的充电模版,自己加以改造后开始使用,并且共享这个模版给感兴趣的朋友们,听听他们的使用反馈。

https://imgs.zhubai.love/17f3d5921f58420a9892e49eabbd15e8.png

【腾讯文档】记录自己的电量

https://docs.qq.com/sheet/DUm9vamNOUHNXcVV1?scene=18ec4d9cffffc24b3c05055a5r6qn1

请自取!复制这个模版(不要直接在上面填哦,不然我都看得到啦)

如表格所见,我设置了两个维度:充电感(投入感)和情绪。

一方面受冥想的影响。毕竟冥想总是让你观察自己的情绪,我也从这个行动中收获很多。当时我想,「嗯!我要做个记录的小程序,但不是以天为单位,只要有情绪波动,都可以记录一下。」将具体事件与情绪对应,让情绪不再是一种感觉,而是追溯到了事件里的细节。比如这个时刻的自己心情阴郁,是因为天气、所在的环境、我做的事情还是我正在面对的人?这需要一定的辨析训练。

当然,早就有人这样记录自己了,甚至是以更细的维度,Felix Krause 大概是对自己观察最细致的人。

「Felix Krause 在过去三年里跟踪关于自己的 100 多种不同类型数据,收集了超过 38 万个数据点。他想搞清楚睡眠、季节、天气、工作等因素是怎样影响他的生活的。作为赛博化的第一步,Krause 搭建了一个网页来展示他每天的位置、心情、食物能量摄取、身体状况等数据。极为详尽,其中有很多要手动输入的数据,比如他自己开发了个 bot 每天问他 4 次心情如何,0-5 的李克特量表。」

另一方面是受芒果的「情绪命名」影响,我想在这个过程中,一边体察自己,一边增加大家的情绪颗粒。

描述情绪的词汇量不足是很正常的情况,不同的文化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的建构和表述。比方说,西澳的宾土比人(Pintupi)能够感知至少 15 种不同的恐惧。有些情绪对说英语的人来说是非常基本的,却在某些语言中没有相应的表达词汇。比如,秘鲁的马奇根加(Machiguenga)那里就没有能精确表达「担忧」(worry)的说法。为了应对这些增加的情绪,我还建了一个情绪词汇频道

上个月,我和芒果也打了一通视频电话,聊使用表格的感受。我第一个问题是,它到底是个小程序还是网页呢?

我们发现使用线上表格有几个问题:

  1. 并不能持续性地使用表格,通常是生活变动期
  2. 高兴的事情就会不想记,只想记不开心的事
  3. 无法覆盖 工作后到睡前 这段不用电脑的时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