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白吸引 newsletter 作者的势态,有点像早期小宇宙吸引 podcast 主播的样子。除了支持邮件订阅和推送,针对国内的情况,竹白做了微信小程序订阅和推送。这一点打消了很多人认为「中国人不习惯使用邮件」的疑虑,吸引了不少创作者开启 newsletter 写作,或者从 Substack 或 Revue 迁移到竹白。当然,这种拓展读者易用性的前提,是你愿意接受国内环境的规则。
「这个世界的收费站已经太多了,」在灵感买家俱乐部的解散派对 demo 时李奇说,并表示竹白未来的盈利模式不是抽成,而是使用者付费订阅服务。
做工具而非中心化的平台,是 Shopify 拆解 Amazon 的线路,也是 Substack 拆解 Medium 的线路,也是小报童拆解微博的线路(从域名看,它谦虚得只愿做只「机器人」(bot))。
当下创作者和平台的博弈最重要的议题之一,就是开放和去中心化。创作者的诉求是:如果平台让创作者不爽,他们可以把自己生产的数据,和读者关系导出迁徙到另外平台。
当然竹白因追求高送达率的目标,使用了微信推送的方式,目前仍无法像邮件地址那样简单地导出读者关系。一方面他们许诺「将来让『迁移』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」,一方面他们提供了关闭微信推送的选择。
系统破烂不堪时,比起呼吁离开系统的人,嵌在系统里的人更值得被敬重。「寄生」在系统里让其不爽,不爽到让其也发生改变。从系统的角度看,两股对峙的力量僵持时,一方的主动改变,才会导致另一方的改变。但前提是,你仍在系统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