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散的一些计划整理(持续更新)
关于中文Spoken Word的创作和介绍,其实已经做了一年半,可喜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一文化和群体,也有一些作品和规律性活动的积累,但似乎离一个让不了解的人入门友好,有一定了解的人能尝试更多探索的 良性culture scene 还有很多的路要走。在这一年半里,除去乐此不疲地对每个人介绍什么是口语诗,可以怎么玩,也时常感到一个人做这件事的力量单薄。然而在这背后,从爵士时代、the beat generation传承至今的“讲真话”的诗歌精神,似乎又如此被需要不断延续。
借将要辞职的这个月,我想梳理一下自己对spoken word poetry未来文化社群发展的一些想法,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,需要帮助的事情整理成具体可行的计划。也希望听到灵买神通广大的伙伴们(尤其是参与过口语诗工作坊的伙伴们!),对于一个社群,一种新兴文化发展的建议~
ps:如果有想了解的伙伴,可以看我翻译的这则视频简介: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hY4y1x7nx/?spm_id_from=333.337.search-card.all.click&vd_source=e1bc933d89e1dcd1114cedb9cacde4ea
Spoken Word Poetry口语诗文化,即便从1950-60年代的英语世界风行至今,也不乏Patti Smith这样的全球icon级人物,但它在中文世界的认知度依然刚刚起步。以下是关于这一文化的传播之小众,我总结的一些主要的问题:
语言 Spoken Word的主流语境依然在英文世界里,包括“Spoken Word”译为“口语诗”也与中国现代诗历史中的“口语(化的)诗”存在混淆的可能性。遗憾的是,英语世界里其实并没有比较知名的中文口语诗人团体,海外的亚裔诗人也几乎都以英语写作,港台的诗人也都多聚焦于spoken word music的分支。因此,译介是我首要开始做的,但这需要更多对语言、对外国本土文化有着了解或海外生活经验的爱好者的帮助,同时,未来的翻译也应不仅仅局限于现场视频,还有历史资料,news,全本诗集等。此外,接下去我们会开始建立跟海外港台、英美诗歌团体的联络。
场域/空间 现场表演的诗,以及有比赛性质的Slam现场,是口语诗文化里很重要的一个部分。国内目前仅有上海,北京,南京,广州有过口语诗的表演场合,亲身感受和参与的机会很少。我正在考虑尽可能向长三角地区进行一些分享会和工作坊,尤其是进入一些高校进行交流,制造更多形成一种社团和社群的可能。(🙋🏻♀️欢迎能够提供场地支持和链接到一些社群的朋友联系我)
代表人物 在国内(尤其是大陆),对spoken word有了解并有相关创作的artists很少(如小老虎,王大卫 等),且都与音乐人方向相关更多。而在欧美地区,不仅有icon级别的spoken word艺术家(like Patti smith),当下优秀的口语诗人也得到主流的认可,登上MTV,talkshow等。发掘与口语诗相关,又有一定受众基础的艺术家/艺人,展开相关的介绍和分享活动,或许是一种办法,但如何避免音乐人和诗人两条腿走路的差异?
争议 还是会有很多人会将口语诗误认为“脱口秀”、说唱。以及在诗歌爱好者内部,也会有“spoken word算不算诗”,“与中文的‘口语诗’(白话诗)的差别是什么”这类的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