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以往采前功课一样,采访随易前,我打听了一些有可能认识他的人对他的印象。其中一个答案让我有些意外:「现实中我还不认识他,不过在 Tinder 上划到了他和二手酒馆。」
答案有些意外,也让我在采访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:
Tinder 是什么?
「坦诚地讲,不排除有交友的需求。但的确也有推广酒馆的意图,」随易说:「你要不要试试在上面推广灵感买家俱乐部?」
随易给的答案很简短,不过也给出解答的方向。我决定自己试试。
Tinder 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交友 app,界面和使用规则很简单:看到喜欢的人的图片就右滑,不喜欢就左滑。双方彼此「右滑」了,那就配对成功,双方可以聊天了。
上传个人图片这事就让我感受到了 Tinder 对像我这样身材走样的人的敌意——系统多次提醒我「上传海滩的照片会让你更有人气」,除了图片,第一个让我填写的资料是「学历」,一所广东大学的本科学历也不会给我的第一印象加多少分。
也有人从技术还原论的角度,批判 Tinder 将一个复杂的人简化成若干张照片的设计。无论男男女女,都得精心挑选若干张图片来试图获得更多的「右滑」的机会。
无论接受与否,我还是在选图和文字介绍下反复修改了多次,而每次修改,我能直观感受到匹配数和被主动打招呼次数的变化。
最初我把我的任务设定为「让一个人对灵感买家俱乐会员感兴趣」,但我发现,当我把俱乐部介绍发过去后,除了礼貌性的收到「Cool」之类的回复,就没有下文了。随易的酒馆和 Tinder 的约会文化本身很契合,但是我的俱乐部在这里显得有些生硬。
我决定修改目标,把自我介绍改成「我可以根据你身边的物品给你算命」。
这一次修改,系统也很快给了我反馈。有人主动跟我打招呼:「你是半仙?」
其实我就是让人抽一套我采访时用的卡片,四十张卡片包含四十个探索物品的方向,帮助我和嘉宾找到那些隐藏在身边的重要工具。我也很想知道陌生人会给出什么答案。
我让这位女生(就叫她 Y 吧)随机说三个数字,抽三张卡片。征得 Y 同意,我把我们的对话也分享出来:
卡片一:科幻,身边那些让你感觉是在科幻作品里才会出现的东西(原卡片只写了「科幻,技术和故事」。我临时做了解释。)。 Y 的回答:「Refa 瘦脸按摩仪。」(我搜了下这个瘦脸仪,银色金属光泽,圆润的造型的确很科幻。)
卡片二:声音,静下 60s,描述下期间你听到的声音。 Y 的回答:「现在我周围很安静,只有震动棒的充电声。」(女孩的回复坦诚得有点让我惊讶,作为回复,我把之前写的「雪达摩」的文章发给她,她表示「种草」了。)
卡片三:人,那些你碰到一些困难时,你会首先想到的人。(原卡片写着诺伯特·维纳的「人有人的用途」) Y 的回答:「上一个心动的男孩,或者在公司里一直帮助我的上司。」
「按摩仪、震动棒、心动男孩,这三个连在一起貌似说了一个故事。」答完三题,Y 似乎自己得出了一些结论,「要是男孩今晚没出差,我就不用充电了」……「是的,即使他在也取代不了自我的愉悦。」……「话说回来,我觉得很多中国的女性都没有真正享受过性的愉悦」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