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aside>
</aside>
<aside>
quote 自己在盲鸟营地说过的话:
在一个集体里,我们同时扮演教育者和学习者,各自有着自己的方向,在行动的过程中交叉在别人的路上。最后我们到了不同的地方,回想起这个过程,就发现原来跟 X,Y,Z 的交汇曾改变过自己的路径,这才是最有趣的。
</aside>
<aside>
dumo 用认知地图标记数字原野的艺术旅人
我的个人旅程从架上绘画出发。与图像平行的视角延续到了我面对屏幕时的观看,对我而言,界面不仅是呈现信息的载体,更是培养内在眼睛的媒介。数字世界中交互叙事的方式让我将界面视作一面镜子,然而这面镜子也使我意识到,如果只是沿着习惯的方向探索体验,认知的边界就无法拓展到更宽广的地方,甚至,过往的记录内容会成为无限延伸的自指深渊。这促使我开始尝试分享一些个人思考和数字笔记方法,变成了这次「思维的坐标系」课程。
我期待在帮助其他人绘制个人认知地图之后,一起对这个数字世界有更多的了解。
</aside>
Maturana 1987 «The Tree of Knowledge»
这节课是基于 Obsidian 的方法教学,内容是我个人使用它进行数据管理方式的缩影。在过去三年近乎每日的记录中,我观察到想法之间能够跨越时间相互连接,这种连接让我感觉记录逐渐变成一种未来看当下的视角,开始对语言本身产生兴趣。
去年我的关注落在了「坐标」这个词上。它表示点在空间中的位置,是地图上所有「道路」交汇的地方。在这里,时间的流逝即是转瞬亦是无限。坐标系则是一种参照,它提供了一套规则和方法来确定每个点的位置。于是我便用 Obsidian 中的插件 excalidraw 来尝试绘制坐标系。它所制作的个人认知地图中,包含着过去笔记的链接,也预留着未来思考的方向。
Obsidian 看似是一个封闭的空间,比起其他可以协同工作的软件,像是一个独自记录的安静角落。然而它的插件系统却是一个共创平台,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笔记库的封闭。定期收到的更新插件提示,让用户直观地看到软件平台因为用户输送的养分在成长。
课程会重点介绍两个强大的 Obsidian 插件:如果说 excalidraw 是呈现坐标系的方法,是生长和显露在表面的枝叶,那 dataview 则是数据化的思考脉络,隐藏在土壤中交织的根系。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会随着交互不断生长的知识花园。
如 Obsidian 的开发者 Kepano 所说,“所有软件都是暂时的“。我们拥有、并了解自己的数据才是最重要的。我希望不仅可以教授工具的使用,也能帮助大家培养个人认知方法的成型。
<aside>
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:
课程按照四周时间分成了从数字「一」到「四」的学习, 每一步都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层次。
课程 | 数字方法 | 数字象征 |
---|---|---|
1 - 源点:数据 | 收集与整理 | "一"代表起点、统一、万物之源 |
2 - 分野:链接 | 建立关联 | "二"代表分离、对立、多样性的开始 |
3 - 成形:图景 | 可视化呈现 | "三"带来联合、创造出形状、理解 |
4 - 立身:认知 | 体系构建 | "四"代表物质化、具象、获得身份 |
<aside>
学习成果:
学习如何让记录和反思成为习惯,让知识像植物般自然生长。
通过日常维护,让零散的思考不再是随意生长的草丛,而是一个能够伴随思维共同演化的个人认知系统。
</aside>
希望你是:
参与者将获得一个可供参考的 Obsidian 数据库模版,并根据课上学到的内容设计自己的个人知识库,让系统随着探索不断完善,新的发现能自然地融入已有的网络。参与者需要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和持续的投入。重要的不是当前的数字笔记管理水平,而是对提升认知的渴望和长期投入的决心。
本课程可能不适合: